共建智慧农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中科原动力携手北京农职院赋能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
4月15日,中科原动力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(以下简称,北京农职院)的产教融合协议及校企合作基地授牌仪式在北京农职院成功举办。双方将以共建“校企合作基地”为契机,推动智慧农业领域人才培养、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。北京农职院智慧农业工程学院院长万春旭、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张武斌科长、中科原动力董事长韩威博士与校企代表及师生共同出席了授牌仪式。
共建实训基地,创新育人模式
双方将整合资源,打造“产、学、研、用”一体化实训基地,为校企协同培养学生、企业员工培训、智能农机创新以及服务社会提供实践场所。双方还将建立“职业-专业-产业-行业-企业”的“五业联动”,推进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构建,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,通过“底层共享、中层独立、顶层互选”模块化课程体系,强化学生专业知识、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,推动职业技能竞赛与教学深度融合。
万春旭院长表示,培养新时代农业人才需紧扣“一懂两爱”核心理念——即“懂技术、爱农业、爱农村”,重点塑造学生不可替代的专业技术与实践能力。新能源、智能化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农业装备和农业的发展,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。此次合作是一次“政校企行”的融合共建,感谢政企各界对职业教育的支持,学院有信心有能力把专业做好。
深化校企协同,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
双方将实施“双岗互聘”机制,校企混编教科研团队联合制定现代农业装备双师标准,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,学校教师进驻企业实践。创新现代学徒制培养路径,定向培育智能农机、农业机器人、农业大数据等领域人才,并开设专项技能培训,共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农机装备技术技能人才,并积极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,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。
在授牌仪式现场,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张武斌科长表示,教育的目标是为行业输送真正扎根农业、服务农村的复合型人才,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未来趋势和关键手段就是深化校企合作:高职院校需与企业紧密结合,围绕实际农机装备开展教学探索,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掌握技术应用;企业则可通过与院校联动精准培养适配人才,形成“需求牵引培养、实践反哺创新”的良性循环。这种产教融合模式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,也是推动农机技术落地、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。唯有校企双向奔赴,才能既解决农业人才“用得上”的问题,又为产业升级和技术迭代注入持续动力,最终实现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。
畅通人才输送,赋能产业升级
合作将设立人才输送绿色通道,优秀毕业生可优先进入企业高端岗位。韩威博士强调,公司将持续投入资源,共育行业新锐力量,赋能智慧农业生态体系建设,实现学生、企业、高校、行业的多方共赢。他表示,包括智能农机在内的智慧农业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,研发、生产及后续维修服务体系的构建都需要专业人才支撑。除了国内的广阔市场,中科原动力正沿着一带一路开展出海业务。这可以与北京农职院的“职教出海”相结合,与院校师生共同开拓国际农机市场,在宣传、技术培训、产品服务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项目,实现中国智造农机与中国职业教育的双向输出,服务全球智慧农业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