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具身智能创新应用案例重磅发布,中科原动力荣登榜单!
9月26日-27日,由36氪主办的「2024具身智能大会」在上海召开。大会以「让AI通向物理世界」为主题,来自工程院、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专家学者、知名科技巨头公司的行业大咖嘉宾,共同深入探究了具身智能技术对千行百业的重塑及发展方向,大会上重磅发布了《2024具身智能创新应用案例》。中科原动力智农采摘机器人凭借领先的AI创新技术和在产业端的优秀应用表现,在众多报名案例中脱颖而出,成功入选。
此次36氪“2024 具身智能创新应用案例”评选历经两个多月。通过案例研究、专家评审、桌面调研等多种方式,从技术创新、应用效果、市场需求、示范效应、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对申报案例进行综合研判。最终从100多个主动报名的案例中,遴选出45个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的应用案例。其中12 位特邀专家评审团成员,分别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,涵盖行业科学家、咨询专家、资深投资人以及知名媒体人。
具身智能的核心思想是将智能系统与环境融为一体,使其能够像人类一样通过感知和行动与环境进行交互。36氪的报告指出,当前中国具身智能呈现两大发展趋势:一是从实验探索阶段向规模化商业应用转变;二是协同发展以实现降本增效。此次入榜案例涵盖了智能制造、智慧医疗、智慧教育、智能物流等多个领域,展现了具身智能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应用与深度融合。其质量之高、创新性之强,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具身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。
关于中科原动力智农采摘机器人
近年来,随着农业从业人口的流失和老龄化,果蔬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农业生产环节,面临着劳动力不足,人难找、人工成本逐年上升的问题。加之温室下的鲜食果蔬采摘作业环境温度高、湿度大、二氧化碳浓度高,不适宜人工长时间工作,已逐渐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瓶颈环节。
中科原动力针对温室番茄樱桃等果实研发了智农采摘机器人,一机多头,提高对于不同采收工艺要求的适应性,高效解决了无人化采摘对于果实识别弱、定位精度差、采摘效率低,对采摘果实及作物损伤高等一系列难题,为农业生产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体验。
智农采摘机器人综合集成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并深度优化,对番茄等果实串及果实识别、成熟度判断和姿态检测准确率均超过95%,在不同室温下均有稳定的检出效果;使用立体视觉定位和高精度SCARA型机械臂,手眼定位达到毫米级;两种针对番茄等果实采收深度优化的末端执行器,“粒收”变径负压末端执行器与“串收”环形“勺舀”末端执行器,在结构设计上能够容忍手眼系统中的误差,可以迅速、鲁棒的完成采摘动作,大大提高了采摘的安全性和采摘效率。智能采摘规划系统能够判断易采收目标并规划机械臂最短采摘路径,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。
同时,机器人可以实时监测机械臂、底盘等信息,出现故障问题能够及时报警,自主停机,有效减少对设施、农作物以及自身的损害。管理员可通过远程监测机器人运行状态和采收质量,有效保障机器人作业实施安全。
在36氪看来,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固然值得关注,但新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切实服务产业与生活。正如36氪CEO冯大刚在「2024具身智能大会」致辞中所说,我们未必都要集中资源去拼终极形态,更多要考虑具身智能的应用价值。
中科原动力将发挥在AI、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优势和近百万亩的无人化作业数据积累优势,开发更多自主可控的农田作业机器人,为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运全环节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。未来,各类型农业机器人作为AI等前沿科技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落地应用的载体,将不仅是降本增效、提质增收的智能工具,更是实现农业数字化、绿色化发展的强大生产力,为行业创造出更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。